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构建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将为企业带来哪些机遇?

2019-04-11 04:55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早在2013年,教育部启动实施了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以下简称“提升工程1.0”),建立了中小

2、主导力量不同

提升工程1.0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全省教师全员轮训,而2.0则是县级教育行政为组织管理培训活动的责任主体,并把中小学作为培训全环节的重要节点。县级教育部门要负责打造培训团队和培训项目示范校,这对于相关业务企业来说,明确了项目结果的责任人,降低了政府公关的难度,更容易帮助区县一级或学校搭建、设计教师培训平台。

3、实施抓手不同

提升工程1.0中,教育部在推动实施过程中的项目抓手是既有的培训项目,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微软携手助学”、“乐高技术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等,是先有项目,后发文推动,培训的方向、实施过程和结果是计划内工作。而2.0文件中没有出现既有项目,一定程度说明创新模式教师培训仍然是空白,亟待有教科研力量、社会力量来广泛参与,这对已有创新师训资源的互联网教育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也是新项目的创新机遇。

4、评价重视不同

提升工程1.0政策全文只字未提培训的“评价”,通篇关注采取何种测评手段,倡导“以评促学”(这里的评是测评)。而2.0更关注对教师培训过程的跟踪和评价,允许除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外的社会第三方评价机构进入,可以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并通过专门的评测中心和网络监测手段确保提升工程2.0框架下的新一轮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的成果有数据依据,有过程记录。

5、培训资源不同

提升工程1.0资源形式和内容主要是:建设培训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教师培训MOOC、典型案例微课等,偏重线上课程资源建设和传递。而2.0政策提出“教育大资源”概念,即将前沿技术支持的实物情景和实训操作,职业教育课堂与实训室数字化教学等作为核心教育创新资源,教师培训资源朝着从课程向仿真学习情境转变,说明培训的形式正在从阅读、听讲到体验、实操迁移。

“提升工程2.0”有何创新点?

1、推行“双师教学”培训改革

不仅利用“双师模式”服务学生、服务贫困地区学科教学信息化建设,更要用“双师模式”推动教师培训改革,是此文的创新点之一。此举说明国家需要充分利用既有“三通两平台”优势,打通优质教师培训资源,将教师校本研修网格化发展,实现跨区域师训资源共享共用,是打破传统校本研修信息封闭化的良好开端。

2、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信息化跨学科教学能力

从“促进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提升”一节可看出,我国教育现代化改革发展亟需跨学科复合型教师人才和成熟的跨学科课程,同时当前缺少基于信息技术支持的优秀经验、专业人才和培训体系,需要从打造骨干教师入手来推动。这个信息不仅道出了未来教师的职业发展趋向,还透露出相关企业的跨学科资源的价值会急速提升。

3、提升培训团队信息技术应用指导能力

政策重视培训者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说明至少现在相当一部分教师培训专家的信息化应用水平是不够的,培训内容中涉及的信息化培训手段是不足的。培养合格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团队是整个提升工程的重要前提和关键制约,应视为影响工程质量全局的核心决定要素。

4、构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监测评价体系

过去5年的省级轮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对教师、校领导日常学习进步的观测与评价方面略显不足,需要建立起动态跟踪、数据化呈现的培训过程化评价体系。说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不但需要明确的培训结果,更需要实时查看、监督培训全过程。允许建立多元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无疑把机会留给了企业。

“提升工程2.0”为教育企业带来哪些新机遇?

1、产品已打入学校的教育企业,可积极拓展教师培训业务

文件“主要措施”第2条提到,“围绕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推动教师研训”,即利用现有教育信息化产品的支持和创设的教学环境,来顺利推动教师研训工作开展。也就是说新研训不必推倒重建,可基于学校现成的信息化产品和教学应用平台作为培训的工具和资源。供给产品的教育企业在理解产品、解读相关信息化应用知识方面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可积极开展“送培上门”服务,打造培训课程,向学校输送专业培训师资,帮助学校在短时间内完成新研训机制的构建。

2、帮助区县、学校培养合格培训团队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