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区块链 >

关于将重庆打造成为区域金融结算中心、金融科技中心的研究

2019-04-13 20:06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关于将重庆打造成为区域金融结算中心、金融科技中心的研究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已经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此,按照十九大精神和2018年“两会”的工作安排,一方面,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攻坚战,强化金融监管统筹协调、加强金融机构风险内控;另一方面,要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实现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并反哺实体经济,深化金融普惠性,实现大数据+精准扶贫。

  重庆,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立足“两点”、建设“两地”、实现“两高”,是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金融是经济发展的助燃剂,因此,在金融方面走出一条新路,助力重庆实体经济发展,对实现“两点”、“两地”、“两高”,意义重大。针对重庆的特点,我们建议,应当抓住在重庆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的政策机遇,将重庆打造为西部顶尖、国内重要、全球知名的金融结算中心和金融科技中心,以此推动实体经济发展。

  一、政策环境及背景

  (一)金融科技的发展是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先决条件,而促进金融科技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金融领域的供给侧改革,是“十九大”和“两会”的战略要求

  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

  《重庆市建设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十三五”规划》提出了“服务实体,产融结合”与“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金融业发展基本原则,要求“高度重视金融领域新技术新理念的应用,积极稳妥推进机构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并要使金融发展反哺实体经济发展,“提高金融工具创新和应用水平,加大金融对”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持力度,全方位强化对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社会治理、民生服务等重点领域的服务,形成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新局面”。

  (二)支付结算是中国金融标准“用起来”和“走出去”的亮点领域,金融科技是中国金融标准建设的创新领域,推动支付结算和金融科技发展将极大助力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进一步反哺实体经济发展

  7月,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四部委联合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在重庆市、浙江省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的批复》(银发[2018]171号,以下简称《批复》),批准在重庆市开展金融标准创新建设试点,并发布了实施方案。方案要求,要充分发挥金融标准支撑金融稳定发展的作用,提高金融标准的整体应用水平,在金融科技、金融风险防控等领域开展金融标准研究,努力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示范的金融业标准化成果,探索国际金融标准合作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国际合作,在2020年,实现金融标准化意识有效增强、金融标准研究和制定取得进展、金融标准应用有效推进。金融标准的建设,将在硬件生产、创新服务等多方面助推实体经济发展。

  支付结算是金融标准“用起来”与“走出去”的亮点领域。以中国银联为例,中国银联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开放式、平台型综合支付服务商,牵头制定了金融IC卡行业标准、公共交通领域移动支付金融标准、金融标准二维码等多项金融标准,促进支付结算的金融标准“用起来”,并走向国际。2016年6月底,EMVCo管委会审议通过了银联提出的二维码工作建议,成立了“二维码标准专项工作组”,并由银联担任组长。银联还承建了俄罗斯、泰国等“一带一路”倡议内国家的支付清算系统。在金融标准“用起来”和“走出去”上,支付结算领域具有相当优势。

  金融科技是金融标准研究及应用应当关注的重点创新领域。《批复》要求,应组织辖区内机构,加强对金融科技、金融风险防控等领域金融标准的跟踪研究,在绿色金融、互联网金融方面加强与中央金融管理部门沟通,积极参与,争取牵头部分金融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编制。

  二、建议:抓住“两点、两地、两高”定位,建标准、促应用,打造金融结算中心与金融科技中心,助力实体经济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