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错漏几千处?负责人:引用文献错误

2019-06-11 08:3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近日,一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的学术专著受到热议,一位业余研究者指出该著作是“一部烂书,质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错漏几千处? 负责人称引用文献错误无权改动

  近日,一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的学术专著受到热议,一位业余研究者指出该著作是“一部烂书,质量粗劣不堪”,并且挑出了密密麻麻的错误。他向多个主管部门举报,要求撤销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助,追究项目立项、结项和审核等各环节评审专家的责任。课题负责人回应称,他们引用的文献原本存在错误,且引用这些资料得到评审专家认可,因此不是课题组的错。这种辩解受到多位专家批评。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错漏几千处?负责人:引用文献错误

石身志发出他校勘后的《辑校》内容,勾划之处密密麻麻

  一位专家指出:“这是最坏的回应批评的标本,中心思想几乎就是承认本书是大规模抄作业,抄错了是因为被抄的做错了,问题是这笔经费给你是为了让你抄作业吗?”

国家社科基金成果错漏几千处?负责人:引用文献错误

碑文中的“庚辰”,书中却写为“东长”。

  紫牛新闻记者 宋世锋 图片来源:网络截图

  多位学者曾盛赞

  《辑校》“具有普遍价值”

  受到质疑的专著是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杜海军主持的《广西石刻总集辑校》(以下简称《辑校》),内容是对广西各地的石刻进行编辑和校对,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全书180万字。封面上标示该丛书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特别委托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学术出版资助项目、西南边疆史与现状综合研究项目·档案文献系列”。

  2018年2月14日,曾在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刘楷锋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文介绍这套丛书,称出版后社会反响良好,2016年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他说该书是对我国金石文献的一大补充,为文字学、文学、历史学研究提供了一批新材料。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廖可斌在这一期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文谈到该书的文献价值,称它不仅在金石学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从整个文献整理工作的角度看,也具有重要价值。

  在这一期的《中国社会科学报》上,还有多位来自南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广西师范大学等高校的教授进行了点评,称《辑校》的出版“是对广西石刻文献的一次重大整理”,“是研究广西文化不可或缺的文献”,“其意义具有普遍价值”。

  据一位专家介绍,一期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资金为80万元,这对人文社科项目来说,是一笔非常可观的费用。《辑校》不仅成功通过各个环节的审核,而且还由权威出版社出版,牵涉到很多位研究者、审议专家和管理部门。

  业余研究者纠错

  “一部烂书,质量粗劣不堪”

  然而,一位业余研究者近日对这个受到多位专家赞扬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成果提出质疑,直言批评“是一部烂书,质量粗劣不堪。书中错漏逾万处,错漏字数多达数万字”。举报者叫石身志,是广西龙胜人,独立从事华南西南地区石刻与书画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家乡广西的古籍文献整理工作更是其中的重点。

  2018年11月,石身志买了《辑校》这套书,本来是想借以参考。他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我从去年底开始选看了该书的部分内容,感觉其中错误较多,所以我才尽量访求原碑重新抄录辑校。”没想到发现的问题越来越多。

  2019年5月3日,石身志在新浪微博发文,直言不讳地指出:“仅一通三百多字的民国石刻,杜海军团队的辑校内容错误就多达五六十字。哪怕请一个细心一点的中学生抄录整理这类民国石刻,也绝不会犯如此多的低级错误。”

  在这篇微博中,石身志贴出《辑校》中的“湘桂公路记”和原碑照片,很多地方用红笔进行了圈点。

  紫牛新闻记者发现,碑文前两个字是纪年的“庚辰”,书中写为“东长”。

  此后,石身志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发出多篇石刻照片和他校勘后的《辑校》内容,很多地方勾划之处密密麻麻。

  石身志告诉紫牛新闻记者:“我只是时间精力不够。如果够的话,给《辑校》一书挑出几万字的错漏基本不成问题。这部书收录1700多件石刻,仅我家乡龙胜县的几十件石刻,错漏就有两三千字了。微博所发的,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错误较多的十来件。”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