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中国 >

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内在逻辑

2019-09-18 08:0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内容提要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崇高使命,必须勇于自我革命。

  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崇高使命,必须勇于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党近百年来奋斗历程的经验结晶。当前,我们党自身及党所面临的形势都发生了深刻复杂的变化,自我革命是我们党应对内外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百炼成钢、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一个根本原因。对此可以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中来理解和把握。

  理论逻辑: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必然体现

 

  政党政治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形式,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一个政党能否不断发展壮大,能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否得到老百姓的支持,关键看它的政治属性是否先进,它的政治纲领、政治路线、政治目标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在对待自身错误时能否保持刀刃向内、革故鼎新的自我革命态度和精神。

  资产阶级政党在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曾发挥过积极作用,但由于其阶级局限性和历史局限性,指向自身的“自我革命”是无从谈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除了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从事如此雄伟壮丽的事业,进行最坚决、最彻底的革命是必然的,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也是必然的。马克思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与其他革命不同之处就在于:它自己批评自己,并靠批评自己壮大起来。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了人民的利益,坚持对的、改正错的。勇于坚持真理、坚持自我革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性质的必然体现,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能够干成其他政党干不成的事业,在历史洪流中始终充满生机、具有强大创造力的主要原因所在;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一次次走出困境、浴火重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主要原因所在。马克思主义政党要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崇高理想,必须一刻不放松地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坚决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勇于自我革命。

  历史逻辑:自我革命是我们党近百年奋斗历程的经验结晶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中,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奋斗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都用实际行动坚守勇于自我革命的品格、践行勇于自我革命的誓言。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1927年8月紧急召开的八七会议,在中国革命紧急关头及时为全党全国人民指明了斗争方向。红军长征途中,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抗日战争时期,从1942年开始、历时3年多的整风运动取得了巨大成效,党的七大使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统一和团结。1949年3月,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两个务必”,毛泽东同志强调“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要求全党在执政条件下继续保持和发扬自我革命精神。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始全面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重新确立我们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国共产党98年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勇于自我革命的历史,每个重要转折点之所以能成为推动党和党所领导的事业不断前进的新起点,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自我革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刀刃向内的政治勇气向党内顽瘴痼疾开刀,以一抓到底的钉钉子精神把管党治党要求落细落实,都贯穿着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体现着我们党进行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从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转变作风到通过科学管理、严格监督和发挥巡视利剑作用切实管住权力,从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到扎紧不能腐的笼子、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从全面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到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中国共产党在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中不断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容易刹住的歪风邪气,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