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科技 >

京东数科CEO:数字经济变革撬动中国经济存量转型

2019-10-22 03:0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京东数科CEO陈生强认为,科技企业的优势在于掌握核心技术,然而,科技企业缺乏行业经验和产业知识。陈生强:目

  陈生强 数字经济变革撬动中国经济存量转型

京东数科CEO:数字经济变革撬动中国经济存量转型

  陈生强 京东数科CEO。他认为,目前对于数据价值的挖掘,还局限在少部分的服务行业,而在产业发展领域,数据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产业工业领域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需要科技公司和产业积极配合。

  京东数科CEO陈生强认为,科技企业的优势在于掌握核心技术,然而,科技企业缺乏行业经验和产业知识。只有和产业深度共建,才能在新兴技术场景应用与解决方案上取得成果。科技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不是赋能者,而是共建方。

  懂行业、懂业务的科技公司未来更具竞争力

  新京报:当前,数字经济在我国蓬勃发展,你比较关注哪些领域的探索或潜力?

  陈生强:目前对于数据价值的挖掘,还局限在少部分的服务行业,比如金融、零售、衣食住行等,而在产业发展领域,数据价值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产业工业领域进一步挖掘数据价值,不仅需要数字科技水平的提升,还需要科技公司和产业积极配合,走进实体产业领域,“亲自下场”去共建产业数字化。

  新京报: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科技企业该如何看待自身的角色?

  陈生强:在更广泛的产业领域,数字科技的力量还没有发挥出来。科技企业如何赋能数字经济,是未来破局的重要关键。科技企业的优势在于掌握核心技术,但缺乏行业经验和产业知识。只有和产业深度共建,才能在新兴技术的场景应用与解决方案上取得成果,需要科技企业和产业双方本着融合共建的思路去推动这一进程。科技企业在这一过程中不是赋能者,而是共建方。

  新京报:随着中国数字经济规模的增长,中国互联网和数字科技企业会发生哪些可以预见的变化?

  陈生强:传统产业的升级、创新,均建立在数字化的基础上,数字化是非常核心关键的经济转型要素。数字经济带来的变革不只着眼于增量,更会撬动中国经济的存量转型。

  产业融合是大势所趋,对产业而言,为了实现降本增效,必须辅以数据化、智能化的模式和手段来实现内部的优化升级,打通上下游供应链,进而实现对产业链的全把控。对互联网而言,将前沿科技服务于B端产业,除了需要成熟的技术手段,还需要拥有生产资料,即产业大数据,以及拥有产业经验与产业认知的团队。因此,懂行业、懂业务的科技公司未来将会更具行业竞争力。

  新的商业边界会为金融服务提供新的场景

  新京报:近年来,也有一些细分领域颇受关注的互联网公司面临生存挑战,你怎么看?

  陈生强:最近一年,很多企业都在讨论“变化”。这不仅是企业内部管理的调整,更多涉及商业模式的变化。未来的商业模式究竟如何,没人知道,只有不断探索、才能找到出路。我认为,在当下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企业生存挑战是实时存在的。居安思危,不管某个领域发展如何,成功与否,都是中国互联网开拓者的丰碑。

  新京报:越来越多金融科技企业将视线拓宽到金融以外的领域,怎么看待这一潮流?

  陈生强:金融科技已成为现代金融的生存条件、基础设施和资源环境。因此,金融生态已被重新定义,但无论未来的“新金融”服务模式如何发展,金融业的本质还是服务实体经济,要紧扣实体经济发展的脉搏。技术和金融服务相融合,技术会拓展商业边界,新的商业边界则会为金融服务提供一定新的场景。这是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表现。

  新京报:近期,数据安全不时挑动用户的神经,金融科技企业应该怎么做?

  陈生强: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在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应用数据去创造价值。这也是京东数科的定位。我们一直重视数据安全和保护用户隐私,对应更大的权利,我们也要履行更大的职责,尤其是在保护用户隐私的方面刻不容缓。首先是数据合规,金融科技企业要严守法律底线。此外,我们需要充分做好消费者的数据安全教育,不断强化消费者防范意识。最后,科技企业最大的优势就是大量使用技术能力保障数据安全,保护用户隐私。

  采写/新京报记者 陈鹏

  受访者供图

  同题问答

  1 2019年是互联网诞生50周年,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陈生强:互联网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它不仅仅是一种商业思维,更是一种商业文明演进的指向标,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能力不匹配的问题。随着数字科技发展,这种不对称将进一步缩小,许多商业机会将被进一步挤压出来。

  2 你认为5G时代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