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陕西调研显示:90后大学生成返乡创业主力军

2019-07-09 10:52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90后已成返乡创业主力军,女性返乡创业者占比首超男性……近日,一项针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群体的专题调研报告,在

  陕西调研显示:90后大学生成返乡创业主力军

  90后已成返乡创业主力军,女性返乡创业者占比首超男性……近日,一项针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群体的专题调研报告,在共青团陕西省委主持下新鲜“出炉”。

  “调研结果显示:素质能力较高,同时又拥有蓬勃创业激情和潜能的返乡创业大学生,已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的‘巨大宝藏’。”团陕西省委书记段小龙告诉记者。

  这项专题调研,邀请多路专家学者参与,对返乡创业大学生群体的创业意愿、创业现状、创业模式、创业融入、权益保障及社会支持网络等进行深入调查、系统疏理,同时提供了具有参考价值的合理化建议。

 

  出身基层劳动者家庭,创业意愿更强

  “90后”正快速走上前台,成为返乡创业大学生群体的“主力军”。据调查,返乡创业的大学毕业生,年龄主要集中在19~34岁,占78.3%。这其中,29岁以下的“90后”人数最多,占55%。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返乡创业者中的女性占比大幅提升。据介绍,以往所作的调查中,女性创业者占比往往不足三分之一,“但本次调研的结果却超出想象:男性占44.74%,女性占55.26%——女性占比大幅提升,并首次超过男性”。

  “这说明,现代女性的自主意识不断加强,过去‘男主外,女主内’的局面正悄然改变,这是社会进步的具体表现,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

  调研组还对该群体的原生家庭“资源禀赋”进行了调查,发现大学生返乡创业“与父母的职业存在较强关联性”。据统计,返乡创业大学生的父母职业,以“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的劳动者和务工人员(含进城务工及当地企事业单位)”为主,各自占比均超过50%——“这表明,来自基层劳动者家庭的大学毕业生,具有更强的创业意愿”。

  与此同时,他们的创业行为与在校所学专业的关联度却并“不高”:创业者中,理工、人文、经管等各大类专业均有分布,且占比差别不大。“这说明,创业行为并未受到所学专业太大影响,创业原因更倾向于其他因素”。

  “通过自身奋斗,返乡创业大学生为家乡引进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模式,也推动了新观念、新风气的建立。”这一群体,正为当代农村的建设和发展起到重要示范作用。

  据统计,大多数返乡创业大学生能够在初创阶段达到盈亏平衡,甚至获得一定收益——70%的创业企业,年收益集中在30万元以内,66%的创业企业带动农户数量在10~30户,“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动了农村闲置劳动力就业,创造了经济效益”。

  对“多元扶持”和“高阶培训”的渴望,最为强烈

  “在陕西,返乡创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以‘小规模’为主要特征。”调研组成员表示,现阶段的“小”决定了他们对“多元扶持政策”和“高阶培训”的渴望最为强烈。

  调研组发现,这些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多集中在传统村落,创业类别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超过30%从事种植、养殖和以此为基础的特色旅游业,只有5.26%做高新技术产业。

  其初始团队也有着鲜明共性特征:构成人数较少,2~3人规模的占49.28%,且成员多为家人亲戚、同学朋友;初始资金规模小,近半数集中在“10万元及以下”,仅3.11%在100万元以上;初创资金的来源,61.7%的企业来自自筹和家人支持,仅26.56%源于银行贷款。

  不仅规模小,规模扩张的幅度也较为缓慢。超半数的返乡大学生创业企业,员工人数目前仍在10人以下,辐射及带动作用很难得到较大提升。

  在受访者看来,影响他们返乡创业的因素中,资金不足占50.48%;缺乏好的项目、信息平台,占59.81%;缺乏相关培训、创业能力不足,占35.41%。此外,传统观念阻碍、政府扶持政策落地不力、缺乏社会关系等因素也占相当比例。

  现存问题:政策很好,创业者对好政策无感或感觉不强

  “这些返乡大学生创办企业,正处于关键时期。”调研组专家表示,政府应对这一群体高度关注,帮助他们创业孵化、成长壮大,实现创业企业的良性发展及优化升级。

  在延安市黄陵县的走访中,调研组见到了创业者孙超。2016年,在各种利好政策感召下,孙超辞去深圳的高薪职位回到家乡,自筹60万元创办起梅花鹿养殖场。经过1年经营,效果良好。

  为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养殖场需要扩大规模,可是200万元的资金却很难解决——银行不敢放贷,政府的扶持资金也无法落实。“我们家只有宅基地和房屋,可是这些银行都不认,拿不到资金就无法形成规模效益,取得更大发展。”谈及这些,孙超满是遗憾。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