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滚动 >

购物节“一月一次” 消费者从“买买买”到更理性

2019-06-11 08:2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购物节带来的大量销售额不断刺激着商家神经,电商平台由此变着花样吸引消费者“买买买”。

11月13日,昆明一物流配送网点的工作人员分拣快递。“双十一”后,云南网民线上购买的商品陆续到货,快递企业迎来派送高峰。 /p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购物节”后,网民线上购买的商品陆续到货,快递企业迎来派送高峰。 中新社记者 刘冉阳 摄

  随着消费升级,越来越多的购物节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购物节,“购”还是“不购”?

  本报记者 孔德晨

  “双11”“双12”“天猫女王节”“618年中大促”……随着消费新业态的发展,曾经“一年一度”的购物节逐渐变成“一月一节”“全年都是节”,让消费者应接不暇。购物节何以吸引消费者纷纷“剁手”?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下,购物节反映了消费者怎样的倾向和结构?未来购物节又将何去何从?

  赚人气也赚真金白银

  ——“每次在购物节消费就像真实过节一样热闹、过瘾”

  “五一”采购热潮刚过,“618”购物节又来了。

  北京白领小陈打开手机京东App,满目喜庆的红色洋溢着节日气息。作为一名网购达人,小陈很热衷在购物节囤货“剁手”。她回忆,去年“双11”她购买了近8000元的商品。“今年‘618’我打算在京东给男朋友买块手表,再买一些猫粮囤着。”小陈说,“购物节有大额优惠券、跨店满减,每日整点还有限时秒杀,算下来是很划算的。”小陈表示,现在购物节越来越多,虽然并不是国家法定节假日或者传统的购物节,但配合一些平台夺人眼球的宣传和大力的折扣,每次在购物节消费就像真实过节一样热闹、过瘾,即使“剁手”也心情愉悦。哪怕“购物节”结束了,一个一个陆续到手的包裹,仍会延续这种愉悦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类新兴购物节贯穿一年始终,不仅包含了国家法定节假日衍生的购物节,还有不少商家为促销、增加平台知名度而自己造的“节”。从元旦开始,经历“跨年大促”“年货节”“情人节”“三八女王节”,再到4月份的“书香节”“五一”“618”年中大促,据记者统计,在国家正常节假日之外,全年以电商“造节”形式为促销手段的节日近40个。以天猫为例,一家平台就创造出了多达16个购物节,仅6月上旬,就有“亲子节”“爱美日”“风尚日”“进口日”。政府部门也参与进来,今年5月的“双品节”旨在推广品质、品牌消费,得到各大电商的一致响应。

  多数新兴购物节,不仅赚人气也赚到了真金白银。

  数据显示,去年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达2135亿元,相比前一年的交易额1682亿元高出了许多,物流订单量首次超过单日10亿笔。去年“双11”期间,京东全球好物节累计下单金额达1598亿元。

  购物节带来的大量销售额不断刺激着商家神经,电商平台由此变着花样吸引消费者“买买买”。

  从“积分兑换购物津贴”,到“加入战队瓜分红包”,再到玩“叠猫猫赚喵币”分红包,各大平台越来越“会玩”,购物节的打折方式和补贴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很多消费者对此乐见其成。小陈说,通过转发链接邀请好友一起加入战队、砍价、分红包等形式不仅能得到实惠,还有利于增进与好友的感情。“最近天猫‘618’推出的‘叠猫猫’游戏,在玩游戏的同时还能分到红包,感觉更能吸引眼球,提高了消费者的参与度。”

  消费者从“买买买”到更理性

  ——“质量好”“性价比高”“服务好”成为热门搜索的关键词

  购物节的变化,也反映出当前中国消费者偏好的变化。

  不论电商怎么营造氛围,商品购买的必要性以及与个人需求的匹配度,仍是影响用户最终消费的核心要素。而热门的购物节一方面注重观察消费变化、投其所好,推出“进口商品节”等购物节,另一方面也成为消费的风向标,平台方往往通过促销活动,在消费者体验购物流程后,利用大数据进行分析,对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潮流动态等进行跟踪对比,从而调整电商平台的规划,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流程。

  从种类看,消费者最爱的囤货品类集中在家用物品及食品等实惠、常用的商品。“70后”肖女士告诉记者,“双11”时她最喜欢买卫生纸、米面之类的家庭常用物品,买的量越多,优惠力度越大。“90后”小张也表示,购物节时他更倾向买猫粮、零食、洗发用品,这些东西都是自己一定会用到的,钱花在该花的地方不算亏。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