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商业 >

补足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短板 期货公司上市只是“第一步”

2019-09-14 06:00 来源:互联网 编辑:运营003
摘要: 
在一系列清理整顿后,中国期货市场逐渐壮大,我国期货公司也步入规范发展加速期。

补足期货和衍生品市场短板 期货公司上市只是“第一步”

  8月30日,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图为上市仪式现场。 (海 英摄)

  □ 期货公司上市,有利于揭示期货市场运行机制,把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等都显性化。

  □ 当前,衍生品市场建设被提到了一个更重要的层面,要求期货公司尽快壮大起来,承载使命。

  8月30日和9月5日,A股市场迎来了两家期货公司——南华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和瑞达期货股份有限公司。一周之内,A股迎来两家期货公司。一时间,期货公司上市成为市场关注热点。

  曾几何时,期货公司能否上市是各方争议焦点。原中国证监会期货部副主任张邦辉曾分管期货公司,被业界戏称为“分管穷兄弟的人”。他告诉经济日报记者,南华期货作为第一家IPO期货公司,上市具有历史性意义。

  作为期货市场发展的见证者,张邦辉回忆,1993年发布的《期货经纪公司登记管理暂行办法》要求注册资本1000万元,到了1998年提高到3000万元。但1998年增资时,很多期货公司连3000万元都拿不出来。如今,南华期货上市后市值超70亿元。“这真是不可想象。”张邦辉感叹期货业发展之快。

  行业发展呼唤登陆A股

  随着中国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期货市场也悄然接近舞台中央。我国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已是全球第二大期货期权交易市场。然而,A股很长时间没有一家期货公司上市。

  1992年9月,广东万通期货经纪公司成立,这是我国第一家期货公司,主要代理境外期货。同年12月,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简称“中期”)成立,这是国内第一家大型期货经纪公司。

  1993年期货公司收归中国证监会管理。1994年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提出,各期货经纪公司均不得从事境外期货业务。期货公司外盘交易被全面禁止,很多期货公司因此倒闭,包括中期公司在内,期货公司转向国内市场。由于期货公司早期不成熟不规范给社会留下较为负面的印象,在治理外盘交易的同时,监管部门开始着手国内期货公司的清理整顿。

  在一系列清理整顿后,中国期货市场逐渐壮大,我国期货公司也步入规范发展加速期。

  进入21世纪,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十多年的飞速发展,社会融资体量增加,流动性增强,期货市场走出了稳步向上的曲线。2018年,中国期货市场成交额为210.82万亿元。目前,我国有149家期货公司,79家风险管理子公司。

  斗转星移,期货公司业务日益多元化,经纪手续费费率持续下降,开辟了以传统经纪为基础,风险管理和资产管理为“两翼”的创新服务模式。

  上市有利于揭示行业功能

  在世界范围内,期货市场通过发现价格和套期保值向社会提供风险管理功能,这早已被理论经济学界认可,并在实践中成为金融业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期货及衍生品市场更成为经济大国的“软实力”之一。

  但现实中,期货市场还是一个小众市场,时常被视为现货价格波动的推手,受到质疑和责难。

  如今,通过上市,期货公司可以给出市场化的解答。“通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把整个期货市场的定价机制逐渐理清。”我国资深期货专家张宜生告诉记者,期货公司上市,有利于揭示期货市场运行机制,把期货市场的价格形成机制,服务实体经济的机制等都显性化。

  另一方面,随着期市国际化深入,中国期货市场融入全球定价机制,也需要与国际接轨,增加信息披露透明度和规范性。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最近PTA场外衍生品穿仓事件,就是通过几个关联上市公司的披露,才为大众所知,由此引起行业反思纠偏,“通过市场纠偏,杜绝类似事件发生,对于期货行业发展来说,功莫大焉”。

  长期以来,业界普遍存在一种心态:既向往拥有国际性大宗商品定价中心带来的强大话语权,又对期货和衍生品市场可能的风险心怀恐惧。由此看来,推动期货公司上市,成为公众公司,用市场的力量来规范和促进行业中坚力量的发展,不失为对此心态的化解之道。

  龙头加速发展是时代要求

  2016年,鲁证期货在港交所上市,加速了公司发展。一些战略投资者表示:“它是香港上市公司,我们天天研究报表,资产这么好,我们愿意投资。”

  鲁证期货董事长陈方告诉记者,上市融资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利用国际市场整合资源。比如,这两年公司从国际大金融机构吸引的人才明显增多。他解释说:“期货公司的业务开始多元化,对资本消耗增大。这种情况之下,单一股东难以为继。上市后,公司的发展插上了资本翅膀,而透明度更高促使公司发展更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

[ 编辑: 运营BX01 ]

中国金融领域第一媒体

更多服务
友情链接

京ICP备11011451号-1

举报热线:(010)12377

举报邮箱:xinhua_ljzjr#ljzjr.cn(#替换@)

合作QQ:1447260813

中国金融时报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0 - 2018 ljzjr.cn All Rights Reserved.